构建“水韧性安全城市”,济南城投织就“一张网”

Connor 火必huobi官网 2024-11-26 49 0

一座城市,如同一个有机生命体。全面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强化水源地、供水、排水等生命线安全工程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基础。在“项目深化年”,济南城投集团(以下简称济南城投)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紧扣市委、市政府对水务事业“管好源头水,供好自来水,治好排放水,用好再生水”的工作总方针,统筹推进全市现代水网建设,构建“水韧性安全城市”,着力提升我市供排水安全保障能力。

构筑原水供水“一张网”

初秋的起步区北部,省市重点项目太平水库工程现场,建设如火如荼,勾勒绿色发展新蓝图。

为有效提升济南黄河以北地区水资源调蓄能力,充分利用当地雨洪资源,优化全市水资源配置格局,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抓手,济南城投承担了济南市太平水库工程建设任务,全力护卫黄河安澜。

构建“水韧性安全城市”,济南城投织就“一张网”

太平水库选址于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最北端,水库设计总库容1.185亿立方米,紧邻徒骇河、邢家渡引黄干渠,引水条件优越。近期调蓄由玉符河雨洪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长江水共同置换的黄河水和水质达标的徒骇河汛期雨洪水,建成后可满足起步区、济阳区、商河县城镇生活、工业用水需求。

构建“水韧性安全城市”,必须提高对风险的预判力。近年来,济南城投着眼于水库等基础设施除险加固,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先后实施了章丘白云水库工程、济南市东部水源四库连通工程、鹊山水库和玉清湖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保障全市生活生产用水。

构建“水韧性安全城市”,济南城投织就“一张网”

展开全文

小小一滴水,折射大民生。在济南,黄河水是城市居民生活供水的主力军。如何科学调度水源地和水厂,保障生产生活用水?答案就是构筑原水供水“一张网”。

鹊山水库和玉清湖水库同为引黄调蓄水库,供水量约占主城区供水总量的80%。通过对两大水库围坝进行截渗等工程措施,确保坝体安全和运行水位,保障济南市区的供水安全。为进一步优化全市水资源配置,济南城投还实施了东部水源四库连通工程,利用了各水库的调蓄库容,实现黄河水、长江水、当地地表水的联合调度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了城市供水能力和供水保障率。

构建“水韧性安全城市”,济南城投织就“一张网”

城市供水是维持城市基本运行的“生命线”。为满足起步区、临空经济区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济南城投高标准建设了大桥水厂、临空水厂,充分利用黄河水、长江水等地表水资源,助力济南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大桥水厂已具备供水条件,水厂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和智慧化管理系统,设计日供水量为20万立方米,可服务人口100余万人;临空水厂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日供水量9.5万立方米,逐步实现临空经济区供水水源由地下水向地表水的转换。

构建“水韧性安全城市”,济南城投织就“一张网”

推进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

在构筑原水供水“一张网”的基础上,济南城投以建设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重点城市和国家节水典范城市为目标,按照“改旧网、建分区、调压力、增智能”的治理思路,实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建设“节水节能、低碳减排”的可持续供水保障体系,有效降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

构建“水韧性安全城市”,济南城投织就“一张网”

在住建部及省住建厅的部署下,济南城投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项目涉及供水管网改造、分区计量、压力调控和智能化建设4大类工程。2024年计划并开展约35.5公里的市政老旧管网改造、19个老旧园区内供水管道改造、9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新增及改造28.1万只智能水表、完善智慧漏损管理平台及智慧管网信息平台等工作。

项目完工后,济南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将降至6.6%以下,可以显著降低供水管网漏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修复和改造供水管网,可以减少水在运输过程中的污染风险,提升供水水质安全保障。

发挥再生水“第二水源”作用

济南市再生水利用工程是建设全国节水典范城市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加快推动再生水利用,济南城投实施了2023—2025年济南市再生水利用工程。项目计划敷设再生水管线约73.4公里,新建13座加压泵站。同时,对济南中心城区约159公里再生水管线进行检测并开展修复工作。

同步配套建设信息化应用系统工程,建成后能进一步加大市政杂用再生水的用量,有效缓解济南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将有效解决济南市中心城区65条河道生态基流缺乏问题,极大改善水生态景观环境,充分发挥再生水的“第二水源”作用。(爱济南记者:许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