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光旭:白羽浮“网床” 红掌点“新波”

Connor 火必huobi官网 2025-07-25 5 0

熊光旭:白羽浮“网床” 红掌点“新波”

在蚌埠市华信禽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里,一群群白鹅悠闲地在高架网床上踱步,网床下是发酵成有机肥的粪污处理区。白鹅散步,引吭高歌,熊光旭抓起一只大鹅,经过一番仔细检查后赞叹道:“新型养殖技术的运用使得大鹅的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这再次印证了科学和专家意见的重要性。”

熊光旭现任蚌埠市华信禽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鹅界标兵”,他也是安徽省青年致富带头人、安徽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蚌埠市龙子湖区青年创业致富典型之一,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公司加快了鹅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的快速发展;在与院校合作研发的基础上,新品种的应用加快了地方鹅产业的快速推进。

大鹅“上网”攀出新天地

“从现有的鹅存栏量和产值来分析,鹅产业未来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通过对家禽行业的分析,熊光旭发现国内鹅产业发展稳定势头较好,逐步被市场认可,价值得到了很大提升。通过与领导层多次分析交流,在土鸡年孵化量300万羽时果断转型白鹅产业,他借助产品优势及销售经验仅用了三个月就打开了蚌埠市及周边市场。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鹅鸭养殖都需要水,“现在各地的环保压力都很大,以前养鹅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不仅对地理条件有要求,还会污染环境。现在通过新的养殖模式,把鹅从水里面赶到地面上,从地面上又赶到了网床上”。面对传统养殖业的难题,这位“85后”青年没有因循守旧,而是带着团队走访院校、请教专家,最终创新性地将反季节养殖与高架网床技术相结合。通过精准控温、分批次投产,实现全年均衡出栏;网床设计使粪污经发酵后变成有机肥,资源化利用率达100%。4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的落地,让公司的养殖效益翻倍,劳动成本降低30%,成为行业“绿色样本”。

随着产业转型、市场开拓、新品种推进,熊光旭携手公司团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行业先进,在正确的方向引导下,公司已成为良种白鹅的品种选育、产品开发、品牌推广的大型民营企业,并完成了一个种鹅核心群的建设、三个父母代种鹅养殖基地的建设,实现种鹅存栏量34万羽高规格。

“头雁”领航联结共富纽带

近年来,熊光旭先后获“蚌埠市劳动模范”“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乡村振兴先锋”“安徽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蚌埠市十佳服务能手”等荣誉称号。作为青年致富的“领头雁”,在公司发展的同时不忘帮扶基层养殖户并带动普通村民从事养殖致富,他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实际的养殖经验,村民们在看见收益后纷纷上门取经、积极效仿开展养殖。“有担当才有收获”。熊光旭常提起“担当”二字,这是他对自身创业的承诺,也是对合作社众多农户的承诺。

展开全文

蚌埠市龙子湖区残联授予公司“残疾人就业基地”称号,为了全面带动创业增收,熊光旭推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合理分配种养资源,避免盲目开发,采用种苗供应、技术支撑、资金配套、疾病防控、成品回收等全链条解决农户就业难创业难等问题,同时提高了养殖水平。

养殖户裴井松通过公司免费培训学会了反季节调控技术,如今承包了20亩养殖场,年收入超50万元。像裴井松这样的受益者已有数百人,公司多年来开展的实地教学累计超100场,并通过网络课程吸引了一批“90后”返乡青年加入。

在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中,熊光旭对公司后期发展有了更为准确的定位,要从政策中寻找方向,同时注重人才培养。从产业中创造价值,不断创新、不断奋斗,发挥“领头雁”的带动作用,引领一方、带动一片。

科技助力破瓶颈

在生产经营的不断发展中,熊光旭通过敏锐的嗅觉发现公司发展的不足之处,在人才储备和新技术研发方面还有所欠缺。公司与安徽科技学院深度对接,就新技术新品种研发、推广,做了实质性工作,创新性利用反季节养殖技术,突破反季节养殖技术瓶颈,从而达到全年均衡供苗,实现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从生产中找出问题,并制定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目前实现反季节养殖效益增长100%以上,实现了真正的以技术改变生产的跨越式增收。在熊光旭的引导和带领下,利用新技术为鹅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及规模化运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青春宣言

有人问我,是什么支撑着我们在农业领域坚持创新?我想是每次看到农户脸上绽放的笑容,是收到养殖户送来锦旗时的感动,更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担当。16年来,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产业带头人,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既要有“仰望星空”的智慧,更要有“脚踏实地”的坚守。我们研发的不仅是养殖技术,更是农民致富的希望;我们打造的不仅是产业链,更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在鹅舍里挥汗如雨的日子,在实验室挑灯夜战的时光,都是青春最美的注脚。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鹅产业,用科技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让更多“皖”字号农产品走向全国。这是对五四精神最好的传承,也是我们这代青年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 □熊光旭

(记者沈思佳、通讯员王力弘)

评论